前言:
《基督徒的生命目標》
在這一組登階之詩的最後一段,也是屬靈生命最高的一階,我們也需要了解天父製作我們的目標到底是什麼?在馬太福音5:48 「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我們要能夠像神一樣完全?當然靠我們是不可能的,但這是神的應許,在帖撒羅尼迦前書5:23/24「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那召你們的本是信實的,他必成就這事。」哈利路亞!因為祂必成就!
每一位基督徒都因為有了一種屬天的新生命,所以就該在神還允許我們在世的日子裡,學習為天而活,天天行在神的旨意中向天而行,不在為自己的肉體需要而求,在這最高的一階就是讓我們看見這一種不同的生命型態.如同保羅所說的加拉太書2:20「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腓1:21 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
《凡事都遵行的僕人》
在132篇表面是述說大衛王他的努力,看見大衛他不為自己而是為神的心意而竭力,所以神親自為他做見證,記錄在『使徒行傳13:22 既廢了掃羅,就選立大衛作他們的王,又為他作見證說:我尋得耶西的兒子大衛,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每次我讀到『我尋得耶西的兒子大衛』這句話,我都會很難過,因為這位創造宇宙萬有的神居然找一位可以成為祂器皿的人,是那麼不容易,是那麼稀少,所以神說祂『尋找』,神如果沒有器皿祂就不能做事,親愛的弟兄姊妹們!我們應該將自己獻上為活祭以回應天父的愛,以使我們的生命有價值.
主所稱許「忠心有見識的僕人」當然就是必須要明白主的心意,然後又要在「凡事」上都能遵行神的旨意.不求、不為自己的所需、所好而作乃是做神所愛之事,他生命的目標就是要討神的喜悅.我們也在大衛的一生當中看見上帝製作他的過程,雖然他也與我們一樣會軟弱、會跌倒,甚至還犯了謀殺等罪,但是他的可貴之處,在於不為自己的犯行找藉口,一蒙光照立刻悔改認罪因為他認識神的憐憫,所以當他要去殺拿八但亞比該來勸阻他,他也可以立刻聽從,這實在是一個寶貴的生命型態,一個人如果能聽勸必定可以少走許多的冤枉路.
《在艱難中的生命成長》
大衛少年時雖然已經受膏為王,但他卻學會在掃羅的追補中學會等候、在有機會可以直接殺了掃羅結束逃亡的機會中,但他情願等候順服主旨讓主掌權,在諸多患難中學會依靠神、凡事求問神,主若不許他就不做.
在逃難中他愈發的發現與神同行的秘訣,在詩篇中有許多的詩都表明大衛他與神的關係是一直的持續的同在,詩篇16:8「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他心中一直的渴慕不是要做一位君王而是期待做一位僕人,詩篇27:4「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他的榮美,在他的殿裡求問」,就是因為他這樣的渴慕,他就更明白神的心,神也將許多的啟示讓他知道,所以他一生就都是向著這目標飛奔.
30歲才在希伯崙被猶大族按立為王,後來全以色列家都擁戴他為王,可是他沒有留在希伯崙繼續做以色列的王,他去攻打耶路撒冷要奪回錫安,因為他知道這是神的心意,神期待與祂的百姓在一起所以他要有殿在祂百姓當中,但是必須要在耶路撒冷,所以他按著神的心意去攻取了那地.
大衛非常熱切的期待要為神建聖殿,但是神不許.他並沒有任何不高興或不滿意,他仍然竭心盡力為神預備建殿的材料.歷代志上22:13「我在困難之中為耶和華的殿預備了金子十萬他連得,銀子一百萬他連得,銅和鐵多得無法可稱;我也預備了木頭、石頭,你還可以增添。」大衛雖然為王,但奉獻也不是隨便的,他說他在困難中仍然願意奉獻,因為他愛神,他以此事為重所以這是神所喜悅的.
他的一生雖未建殿,但卻是一直為建殿作預備,在歷代志上28:11-19「大衛將殿的遊廊、旁屋、府庫、樓房、內殿,和施恩所的樣式指示他兒子所羅門,又將被靈感動所得的樣式,就是耶和華神殿的院子、周圍的房屋、殿的府庫,和聖物府庫的一切樣式都指示他;又指示他祭司和利未人的班次與耶和華殿裡各樣的工作,並耶和華殿裡一切器皿的樣式,以及各樣應用金器的分兩和各樣應用銀器的分兩,金燈臺和金燈的分兩,銀燈臺和銀燈的分兩,輕重各都合宜;陳設餅金桌子的分兩,銀桌子的分兩,精金的肉叉子、盤子,和爵的分兩,各金碗與各銀碗的分兩,精金香壇的分兩,並用金子做基路伯;基路伯張開翅膀,遮掩耶和華的約櫃。大衛說:這一切工作的樣式都是耶和華用手劃出來使我明白的」聖殿的外型內裝以及所有一切聖殿中的事務與行政,上帝都已清晰的告訴大衛,而且是用他能懂得方式,不只是在異象中而是「耶和華用手劃出來使我明白的」,如果大衛不是全心要完成神的心意,就是建一座殿使神可以住在他的百姓當中,神就不可能將這許多的事告訴他,而且大衛還都記下來深怕忘記.
《與主同行的成熟生命》
雅各書4:8 「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這是神的原則,是對每一位神的兒女都適用的,我們看見大衛在神面前的蒙恩,絕對不會是大衛的特權,這是神對我們每一位祂用寶血重價買贖的兒女都有同樣的期待與呼召,願神幫助我們更樂意、更渴慕、更完全的常常進入與祂密契的狀態中.
主題:一個合神心意的僕人
1. 愛主所愛—132
1-1立志尋找(1/6)
一切生活、生命的目標都是為了神,都只是要神記念.尼希米記4:19「我的神啊,求你記念我為這百姓所行的一切事,施恩與我」不是做給人看而是為神而作的.大衛在他的生命中他不能沒有神,所以他在沒有找到神的約櫃(約櫃是代表神的同在)之前他無法安睡,無法過正常的生活.
第一段的背景是一些歷史的記載,提到約櫃的被擄,說到大衛去找尋的過程,他盼望能為神找到一個居所,所以當他聽說神的約櫃在以法他,這又一個比較深刻的理解,因為以法他就是雅各埋葬拉結之地,拉結是他一生最愛的,所以說到以法他,將讓人可以想到要將自己心所愛的埋葬.接下來卻說到『我們在基列耶琳就尋見了』基列耶琳就是寬闊的樹林有許多的豐盛在其中,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的理解,就是當我們有決心要去追求神,也認為好像就必須要將自己所愛的都埋葬了才行,卻想不到神領我們到這豐盛的地方.
1-2.倚靠進入(7/12)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見一個服侍神的人,他所需要有的態度,「渴慕」是一切的基礎,「敬拜」是必須的態度,「能安息」是服侍的狀態,我們的服侍必須是能對準神,神必須是我們生活、生命、服侍的中心,一如在曠野中的以色列人安營時必須對這會幕安營,在行進間也必須跟隨著約櫃前行,所以有這樣將神放在我們生命中央的習慣,就可以常常持定「神正臨在我們當中」這樣的意識,我們在每一次的服侍當中就都可以遇見神.
詩人在這裡說到他的兩個願,願服侍上帝的祭師能帶著神的公義臨到,祭師的工作就是一面將人的需要帶給神,另一面就是可以帶下神的賜福,因為如此,所以當神的恩典降臨在百姓的生命中他們就都歡喜的大叫.另一個求就是求神堅立『受膏者』,當然許多舊約的受膏者指的都是指耶穌,但也是指我們這些受膏者(基督們徒),但是這裡說到要穿上「公義」,這義就是神的義,這義就是在我還作罪人的時候,神就已定意要愛我並為我上十架為要替我還清一切罪債,為要使我能有一個新的生命成為神的兒女,這樣恩典的「義」與我們的好、努力、敬虔都沒關係,因為是恩典、是檢選.所以要服侍神還必須要是主所檢選的祭師才能服侍,每一次服侍都是需要穿上上帝的憐憫(因為我們也在憐憫之中).
在11、12節有上帝對大衛的應許,在後來分裂的以色列中南國雖小,但大衛的子孫卻也一直是被眾民膏立為王的.
1-3.應許成就(13/18)
最後的一段是上帝溫馨的回應,這是神極寶貴的應許,在出埃及記33:16「人在何事上得以知道我和你的百姓在你眼前蒙恩呢?豈不是因你與我們同去、使我和你的百姓與地上的萬民有分別嗎?」中我們看見神百姓與世人迥別之處是因為「神與我們同在」,所以當神住在我們中間,我們自然可以有安息、有豐盛,後來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為什麼那麼容易就拜當地的偶像「巴力」?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看見好像都有物質的豐盛,所以拜這個偶像好像比較輕鬆,也不用每個禮拜都去教會,每次收成奉獻一點就好了,不像基督徒每次都還要奉獻1/10,每次都要用心靈與誠實來敬拜神好像還滿麻煩的.其實物質的豐盛只是神同在自然的現象,但救恩與安息才是最大的區別.所以如果我們也只是追求在物質方面的豐盛,其實很有可能我們也將上帝「巴力化」
神住在我們當中是神一直的心意,甚至祂說他的名字叫以馬內利(就是神與人同在的意思),當神與我們同在,我們自然就可以因為糧食豐滿所以吃的飽足,這不只是說到我們所需要的飲食,更進一步說到的是神的話,『摩8:11 主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必命饑荒降在地上。人飢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上一段詩人說希望祭師穿上公義,但這裡神說『公義』就是救恩(耶穌的血我們的信就成就神的義),神說的應許都是『我要』,真不是我們的努力可以達到的,
在17、18節當然預言了未來耶穌的到來,他的「角」表能力、「明燈」表智慧、「冠冕」表明君王的身分,相同的神也應許要使一位成熟的基督徒,當長成了基督的生命,其中自然就有能力、有光亮、有榮耀.因為基督在我裡面活著,我因為有了基督的心我的為人就再也不一樣,我會關心基督所關心的,我更會注意基督的身體(就是神家)一切的需要,或許我們也可以在我們生命當中留意,我們現現在所關心的是什麼?以致於我們就可以明白我們生命的景況!
2. 與主同工—133
詩篇133篇的主題是『貴重的膏油』,雖然是短短三節的詩篇,但卻是可以將天父的心意充分表明,當我們在這登階之路走到近尾聲的時候,我們的心應該已能體會天父的心,在上一篇中我們看見大衛要為神找到居所,在這一篇我們就看見一種在神家中的生活方式,也知道『彼此相愛』是神的命令也是我們的所需.
2-1『蒙福的生命』--:1
第1節.在這『上行之詩』直接描繪的景況就是以色列人,每年回到耶路撒冷過節的狀況,必定是十分的擁擠,少數的飯店也住滿了過節的人,許多人就在街道上休息,詩人卻告訴我們當弟兄可以一同和睦的居住在一起,是最為美好的福份(因為是神所最喜悅的事)、是最佳美的情形(我們能愛是因為神先愛了我們,神的愛使我們改變使我們能夠去愛其他的人).
本篇在詩題中寫到這詩是大衛所寫的,『和睦同居』不只是說一群人住在一起而已,也說到要能彼此的關心、分享、交通,大衛寫這一首詩,應該是非常有感覺的。因為在大衛父親的家裡,他們弟兄中間沒有和睦;他們一共有八個弟兄,但是這八個弟兄不能和睦同居, 在(撒上十七28)中我們看見大衛的哥哥怎樣藐視大衛,雖然大衛被神所膏,但是他的哥哥們心裡還是不服。所以當他們爭戰的時候,他的父親叫大衛到戰場上去慰問他們,但他的哥哥向他生氣,對他說:你這個人就是驕傲,你跑來是要看熱鬧。他們的心裡面不能接受神的揀選,為著神揀選大衛,他的哥哥們心裡不能『和睦同居』.大衛有許多的兒女,但是大衛的兒女們也不能『和睦同居』。我們看見暗嫩和押沙龍弟兄合不來,押沙龍把暗嫩殺死了。往後大衛又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所羅門、一個是亞多尼雅,這兩個人也不和睦,而在那裡相爭。他們都想坐大衛的寶座,他們之間沒有平安,甚至互相殘殺。所以在大衛自己的家裡,弟兄也不能和睦同居。
在『賽11:6 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牽引他們』就是描寫一種基督徒可以『和睦同居』的生命狀態,雖然大家蒙召的時候有的像是豺狼、有的像少壯獅子、牛犢、肥畜,但不只是因為彼此沒有利益衝突所以短暫的相安無事,而是因為耶穌賜給了我們有新的生命,所以我們可以彼此相愛,我們可以因為愛眼睛看不見的神,也就更能愛我們眼睛所可以看得到的人.這是種變化過的生命型態,於是我們與神和與人間就有關係上的改變了.
2-2『恩膏的膏抹』--:2
詩人用兩件事來說明『和睦同居』的重要性,當以色列人出離埃及,神在曠野中教導百姓時,正當會幕與器具都預備好,祭司也都就定位,但是沒有辦法服侍!因為沒被分別為聖,直到獻祭完用血塗抹用膏膏抹後方能分別為聖,簡單的說我們的生命、生活中,若是我們的生命中沒有愛,若是作這事不是為了愛而作,就得不著膏抹就在神眼中不被紀念.「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也是說到這恩膏的傳承是在一種謙卑順服當中運行,是由亞倫的頭先受膏,再往下流直到流滿衣襟,如果不順服就不能有恩膏(相對的米利暗的例子可以給我們一些提醒)
一個穿上新人的人,生命中必須要有新生的樣式就是能彼此相愛、和睦同居,不只是在耶路撒冷的一週、10天,或是在教會的一個上午,我能和睦同居而已.應該是神放我在哪裡我都可以有和睦的恩膏流露,這就是一位穿上救恩的祭師生命自然的流出.
進一步的說「使人和睦」也是命令,在羅馬書12:18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一個與人不和的人,不能見證神在他生命中的主權,希伯來書12:14 「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追求與眾人能和睦就是聖潔的一部分,彼得前書3:11 「也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一個完全的心就是要能與眾人和睦,因為主已經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 將兩下合而為一為的是使我們和睦.(弗2:14)所以我們必然不可以再將我們與眾人間的牆再疊起來.保羅他對羅馬的肢體說「羅15:29 我也曉得去的時候,必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而去」對以腓利比教會說「腓1:25 我既然這樣深信,就知道仍要住在世間,且與你們眾人同住,使你們在所信的道上又長進又喜樂」真願神使我們到任何的地方去都可以,帶著神豐盛的恩典使那地的肢體也可以在所信的道上又長進又喜樂.
2-3『永恆的生命』
第3節黑門與錫安在地理上這兩個地方是湊不到一起去,黑門山是以色列全境最高的山,是中東許多大河的發源地,也代表屬天的地位,錫安山是地上神掌權之所在,也代表了今日的教會.這『和睦同居』的實踐在教會發生, 天上的生命、豐富的生命,就要像甘露一樣,降在教會裡面,每一個弟兄姊妹都滿了生命、新鮮、活潑,有力量。這是神所命定的!
3. 合神心意—134
詩篇134篇的主題是『聖所的事奉』在整段的『上行之詩』當中很清楚的看見一個脈絡,就是這位天路客從異邦的米設和基達(詩120篇)因為心中的渴慕而向上行開始,在134篇以『在祂的殿中晝夜事奉』神作為結束.這篇詩可以是由群體角度來看,也可以是由自己的角度來思想.,但都是以領受祝福,作為全段的結語。
3-1『在夜間的稱頌』
詩人所描述的是有兩種的情況,一種是利未人的服侍,大衛王因為利未人不需要再扛抬約櫃了,所以就開始安排了利未人新的任務,他們晝夜在神殿中歌唱服侍神.夜間也是一種當我們在沒有光的景況中,雖然知道天體在運行神在掌權中,每件事神都知道,但因為我不知道,所以我會害怕、會不知該如何行,神的兒女有任何的問題就是要回到神面前,向祂求問!向祂傾心吐意!
起頭的禱告也許就如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耶穌知道天父心意,所以他是問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如果有我可以不要經歷如此的痛苦嘛?但是耶穌接續又禱告『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我們的禱告絕對不能是搖動神的手,因為在他永恆的旨意當中是沒有轉動的影兒.
我們所當禱告的就是求神改變我們,使我們能向耶穌一般的禱告『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如果這真是我們的禱告,我們就可以進到下一關,『當稱頌耶和華』,有首詩歌的歌詞說『我要讚美,再要讚美,讚美何等甘甜;雖我邊讚美邊流淚,甘甜比前更加添』我們雖知道天父有那更好、更美、更完全的旨意,但是我們在感情上一時還無法接受,所以會一邊知道要讚美一邊受不了.就會有『邊讚美邊流淚』的情況.
3-2『在聖所的稱頌』
一個成熟的天路客,必然會常常向聖所舉手禱告,當然不是向回教徒般一定要向著麥加方向俯伏敬拜,因為神在我們的裡面、在我們的外面也在全宇宙當中,我們需要有一顆『向』的心,如同以色列人在曠野安營時要『向』著會幕、行進時也要『向』著雲柱、火柱,這是心的方向,當讚美神因為祂是可讚美的,甚願我親愛的肢體們,我們真明白神的心,一如一個愛孩子的父母一般,祂會因為孩子會感恩、感謝、讚美而喜樂的!把自己放在面前就只看見自己的需要,把神放在面前我們的目標才會有永恆價值.
3-3『領受錫安之福』
在『以弗所書1:23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這也就是說到神已經將一切的豐盛都放在教會當中,如果們們需要祝福要去哪裡拿?去教會拿!怎麼拿?憑信支取!耶穌常說要按著你的信為你成就.我聽過一位同工分享,他常去大西北宣教作培訓,就會有其他當地同工對他說,我們很缺乏什麼都缺.但是這位去宣教的同工告訴他們『你們有聖經、有神的應許,也有兩個膝蓋,怎麼會缺乏』是的!除非我的神沒有復活,祂死了!否則,我如何可以說我缺乏!當順服、當讚美、當以神為我們生命的中心.
結論:
一位滿有基督之心的基督徒,他關心神所關心的,他作耶穌所做的事,他願意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跟隨神,他更願意負主的軛,在以弗所書4:12 「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也就是我們不再只顧自己的事,而是更多的想到神家一切的需要,看見肢體的需要,「成全聖徒」我聽過有位同工對這件事情的定義,我覺得非常的好所以與大家分享,「成全聖徒」就是要『提昇我同工的價值、擴大他屬靈蒙福的度量』
切記!必須禱告,為神家一切的需要禱告,為我們與主的關係禱告,為我們每天都仍能有一個新鮮的渴慕禱告, 願我主耶穌基督的恩惠、神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常與我們眾人同在!